作者:卡普空
前几年爆火的《芈月传》让两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宫廷斗争生动的展示在现代人的面前,但很多人却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芈姓乃是楚国宗室姓,而芈月却是秦国王后,楚国的宗室公主怎么跑到秦国去了?在战国中后期,秦楚两国曾经爆发多次大战,在这连绵的战争中,秦楚两国均是伤亡惨重,结下了深仇大恨,以至于秦灭楚之后楚人咬牙切齿的发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后来历史的发展也的确应验了这句誓言——楚国公族遗民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在巨鹿大破秦军,全歼王离所部并迫降章邯,一战而尽戮秦军主力。但在这之前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早期,秦楚之间的关系还是颇为紧密的,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秦楚两国是处于周礼边缘状态的国家,因此常常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蛮夷之国。当时的中原诸侯国常常因此而看不起秦楚两国,骂秦国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仪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共知也说楚国则是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这种在外交和文化上被孤立的现状让春秋时期国力还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的秦国与地处南方,国土开发不足的楚国有了抱团取暖的现实需求。利益至上的外交不仅仅体现在两国结盟上,国家联姻也是重要表现。秦楚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后,再用联姻加以巩固。宣太后芈月就是这种政治联姻的产物。
秦楚两国的这种友好关系存在的基础是两国利益上的正相关——楚于南,秦于西,想要求得霸主地位,必须向中原地区进军扩展。但秦国在商鞅入秦之前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国力衰弱不堪,兵备废弛。公卿贵族把持朝政,秦国君主想对外扩张不但要面临敌国的抵抗,还要面对国内贵族势力的掣肘,因此对外扩张战争往往受制于晋国;楚国向北方的扩张也往往受限于秦岭、淮河等恶劣地形的阻隔而不能成功。借助地利,晋国往往用少量兵力就能阻挡楚国的攻击。同样为晋国所困的秦楚两国之间稳定而友好的外交关系就这样一直维持到了战国早期。
但这种基于利益的同盟毕竟是不稳固的,当两国利益冲突之时,就会背弃当初的盟约。秦楚两国也时有楚与秦平或秦与楚平这样的背弃盟约而又重新和好的情形。这种利益上的冲突在惠文王时期达到了极致。那时的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大增强,而两国共同的大敌晋国却已经不复存在,韩赵魏三国虽然号称三晋,同气连枝,但毕竟是三个国家,对变法之后的秦国所构成的威胁早已不如往昔。此时秦国的主要敌人已经变成了位于泰山以东,黄海之滨的齐国。秦楚联盟自然也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
而此时的楚国正是楚怀王在位,楚怀王此人志大才疏,为了谋求扩张,他主动与齐国结盟,希望借助齐国的力量压迫韩魏两国,为楚国向北方的扩张创造机会。但他却没看到自己的传统盟友早已将韩魏两国视为盘中美食。而楚国想要往北方扩张,如果不朝齐国动手的话就只有沿汉水逆流而上,取韩国南阳地,再转道宜阳北上进占宜阳、郑、大梁等地。很明显,这条路线正好把秦国东出函谷关进占宜阳争霸中原的路给堵了个严严实实。楚齐结盟的动作极大的刺激了秦国,秦国从此不再将楚国视为盟友。
古代军队后勤极为依赖水运,楚国想要北上就只能沿丹水逆流而上然后转道沂水
在秦楚外交关系破裂后,秦国连破韩赵魏三国的军队,最终在战略局势上构成了秦韩魏联盟与楚齐联盟对峙的局面。秦韩魏联盟在中间,楚齐联盟则对其形成了半包围态势,秦国若与齐国交战就会面临楚国的侧翼威胁。为了破坏齐楚之间的联盟,为秦国击破齐国创造条件,秦惠文王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许诺献地六百里。
所以我为什么说楚怀王志大才疏呢,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秦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好到秦国可以大方到以六百里土地相赠的地步——哪怕秦楚抱团取暖的时候也没有过。
这突然给了这么大个好处,而所求的不过是让楚国解除和齐国的联盟,不用说,那肯定有内幕啊。结果楚怀王想都不带想的,一口就把这只鱼饵给吃到肚子里了。等到楚怀王发完国书宣布与齐国断交之后,张仪立刻改口说你听错了,我王说的是六里地,六百里?你发烧烧糊涂了吧。怀王一听立刻怒了,这不是侮辱我的智商,伤害我的感情么,老子的太奶奶还是你们秦国的公主呢,咱好歹也是表兄弟,你就这么忽悠我?我今天不打你个满脸桃花开你都不知道小舅子的威力有多大!
楚怀王于是撸起袖子准备收拾惠文王,这时候有个叫陈轸的人站出来说别啊,你这已经把齐国得罪死了,要是再得罪了秦国,那天底下有数的强国就让你给全撩拨完了,到时候大家一起来揍你你顶得住么?我看不如这样,反正已经把齐国得罪死了,干脆和你那老表约好一起去揍齐国,这样虽然你在秦国手里亏了,但又从齐国手里赚回来了,多好。
这志大才疏的人一般都有一个伴生的被动属性:刚愎自用。楚怀王要是能听进去陈轸的意见那就连和齐国绝交这件事儿都不会发生。陈轸此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在来楚国之前曾经在秦国和张仪多次交锋,虽然最终棋差一招被张仪给挤兑走了,但也是个极其有能力的人。张仪到楚国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这老张要拉的什么屎,可惜当时他没能劝住楚怀王,楚国还是和齐国绝交了,更可惜的是,这次楚怀王要揍秦惠文王他又没劝住......
公元前年,元气满满的楚怀王派大将屈匄率军沿丹水北上攻击秦国,楚国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但此时对秦国这个曾经共患难的穷兄弟的实力并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然,这也正是楚怀王的信心所在。秦国虽然在与三晋的战斗中连战皆胜,但后来那种俾睨天下的气势暂时也还不存在。于是秦国面对进击的楚国如临大敌,派出了堪称豪华的阵容:秦惠文王派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在白起崛起之前,这已经是秦国最强大的三人组了。两军于丹阳地区迎头撞上,丹阳大战就此展开。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生猛呢?这还要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体制说起。那时候的诸侯国还不像后来的中央集权政府那样由皇帝乾纲独断,而是主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君王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而公卿大夫们为了自家的利益往往对国君的政策多有掣肘。楚国就属于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楚国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高阳氏,是部落的火正。而楚国的公卿大夫们的祖先同样可以追溯到祝融这一远古祭祀职位的身上。楚国的建立本身又是整个芈姓宗族共同努力的成果,大量实际利益在楚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分出去了。于是楚国国君相对于楚国贵族们那是既没有身份上的优势,也没有实力上的优势,国家实力分散在诸多贵族的身上。这放在平时顶多也就是国家决策效率低点儿,内耗大点儿。但要是放在前线军队身上那可就要了老命了。很不幸,屈匄就碰上了这种倒灶的事儿。
楚国军队组成很复杂,掺杂的家族势力一直都在明争暗斗互相掣肘,哪怕到了两国交兵的战场上也不知收敛。得知这种情况的秦国便施计离间楚将关系。楚国派出的两路军队,一路由屈匄领兵去丹阳,另一路由昭睢领兵去重丘,与秦军开战。秦军先派出术视来进攻重丘昭睢的楚军。结果昭睢很厉害,击败了秦军,进军到汉中。秦国感觉到楚军实力强大,担心进攻另一路时昭睢支援,想稳住昭睢,去攻打屈匄。于是秦国派出说客对昭睢说:楚王知道你取胜,一定会抽调你的兵力去支援屈匄。这样汉中就空虚了,秦军会来攻打汉中。昭睢问:那怎么办?说客说:我去和楚王说,秦军要攻打汉中。楚王就不会抽调兵力了。昭睢说:好。于是昭睢按兵不动。秦军稳住昭睢后,派魏章、樗里疾、甘茂向丹阳楚军大肆进攻,大败楚军,俘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8万人。
反应过来的楚怀王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这还得了,本来是去教训老表去了,这反倒被摁在地上一顿摩擦是几个意思?此仇不报非君子啊!怒火攻心的楚怀王于是集中全国兵力誓师伐秦。这回楚国的公卿贵族们也不敢整什么幺蛾子了,老大发火了,咱们还是好好干活吧,别被抓了典型杀鸡儆猴。
楚国这边立志复仇,而秦国那边却因为这场大胜而放松了对楚国的警惕。本来丹阳这场大战的爆发就是因为秦国想收拾齐国但又害怕楚国威胁侧翼。现在楚国已经被胖揍了一顿,这正是伐齐的大好时机啊!不赶紧开团莽一波还搁这儿寻思啥呢。于是志得意满的秦国就跑去和韩魏两国组团去推齐国的中路去了——丹阳大战结束后,秦国派樗里疾助魏国攻齐。
楚国一看,哎呀,还有这好事儿呢,敌方英雄中路开团,那我正好下路偷塔啊。公元前年秋,趁秦军主力东进而伐齐救魏的机会,楚国主力携复仇的怒火猛攻武关并力战而克之,打开了通往秦国都城咸阳的的道路。秦国君臣这下可慌了神,连忙组织兵力反击,但楚国军队那复仇的怒火还未熄灭,又被攻克武关天险的巨大胜利兜头浇了一瓢热油,士气高昂,连破秦国数支援军,向咸阳步步紧逼。这可让秦惠文王慌了神:我的老天,这谁也没跟我说我这大表哥这么能打啊。局势之危急让秦国上下焦头烂额,秦国君臣倾尽全力组织了一支部队在蓝田地区截住了一路高歌猛进的楚军,另一边又派魏章从汉水顺流而下威胁楚军后方。但这还不够,蓝田大营那是秦国最后的基地,其重要性堪比秦国的水晶塔,一旦蓝田失守,则楚军面前再无阻碍,可以一路平推把秦国的水晶——咸阳打爆,那可就真的完犊子了。为了保住蓝田大营,秦国连秦王的亲卫都派上前线了,秦惠文王更是太子荡、诸公子、丞相张仪、樗里疾、大将甘茂、司马错等,集体到前线督战。这可真是拼了老本了。在组织兵力和楚军决战的同时,秦国还派出使节团奔赴韩魏两国,请求韩魏两国出兵攻楚。
秦楚两军在蓝田大打出手,连番激战,楚军不能攻克蓝田大营,而秦军也无力击退楚军。就在战况焦灼的时候,韩国、魏国联军越过楚方城,攻克宛城,直逼邓。消息传到楚军前线,楚军统帅坐不住了,要是后方的水晶让人给偷了,那自己在前线打得再好有个屁用!于是连夜拔营撤军。
其实这时候楚怀王是不想退兵的,这眼看就要把秦国打爆了,这时候收兵算是怎么回事儿?你秦国有外援,我大楚就没有么?楚怀王于是派使者去齐国搬救兵。但坏就坏在这货当时把齐国得罪的太狠了,齐王当时气得把楚国的令符都摔了。现在还想让老子救你?没门!外援不至,楚怀王无奈,只好向秦国割地求和。秦国完全控制了汉中。这一带乃秦、楚、巴蜀之间重要的战略地带,秦得汉中后,能加强对巴蜀的监控,进一步将汉水流域与长江流域打通,彻底排除了楚对秦国核心地区关中地区的威胁,并且掌握了对楚军事行动中的战略主动权。而对于楚国来说,失去了汉中,几乎等于失去了西边的门户,此后遇秦必败的恶性循环开始上演。
经此大战,秦楚关系彻底破裂,原先那对基情满满的穷兄弟从此冷眼相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楚国元气大伤,楚怀王饱受打击,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冲劲儿。楚国屈氏公族在这场战争中遭到重创,其祖地丹阳几经战火,家族成员也死的死,贬的贬。二十三年后,楚国在保卫自己首都的战斗中再次失败,屈氏宗族中一位著名成员有感于楚国所遭遇的重创投江殉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粽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