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段奕宏凭借精湛的演技实力出演了吕不韦一角,虽然是一介商贾,他却志在辅佐明君一统天下。志向高远,眼光也不差,更是有实力有手腕,愣是把一个在赵国为质的落魄秦国公子嬴异人一步步推向了太子嫡子的位置,最后成了秦王。
吕不韦也从一个有钱却地位低下的商人成了大秦的相邦,秦王嬴政的仲父,权倾天下。等到嬴政从他和太后赵姬手中收复王权时,秦国已经是一个仓廪充实,兵强马壮,空前强大的国家。这样的吕不韦对于秦国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他的结局却并不美好,最终被贬回了封地,因为不堪其他四国频繁招揽的骚扰和为了让秦王放心,他最终选择服毒自杀。
看完整部《大秦赋》你会发现吕不韦被秦王如此忌惮,心生不满,也怨不得别人。
秦王嬴政年纪尚小,太后赵姬监国,然而实际上军政大事都是吕不韦一个人说了算,赵姬一个妇人不懂也不感兴趣。吕不韦向秦王报告水患消息,秦王刚准备提出应对之法,吕不韦告知已派人应对,水患已平,更是调度蒙骜大军在函谷集结,只要秦王下令随时可以出兵。
此时秦王虽然年少,却很想有所作为,吕不韦把他要做的全做完了,还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虽然很能干,却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吕不韦提出废除斩首记功之法,以抢占土地记功,既可以避免攻城时敌方誓死抵抗带来的秦军伤亡,又能让六国流民入秦耕种生产。初衷很好,执行起来却是作风过于凌厉。
上将军蒙骜、麃公出关征讨六国,麃公因为斩首三万被吕不韦剥夺爵位,嬴政虽然觉得吕不韦为了推行新政策有道理,但之前也没有与自己商议过就做了如此重大决定,要知道麃公可是先王指定的上将军,曾经为四世秦王而战,麃公不服,然而还是被迫交出兵符回家养老,朝中无人敢为他说话。可见吕不韦在朝中的权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基本就是他的一言堂。
秦王不满吕不韦独断,姚贾善意提醒吕秦王有不快之意,吕不韦并未放在心上。
秦王看见李斯的策论非常欣赏,向王绾打听,王绾回答李斯是相府舍人,如果秦王要见需要禀告一下吕不韦,秦王动怒。可见此时秦王心中已是不满,再者天下之才都跑到吕不韦府中做门客寻求出路,可见吕不韦所拥有的权势比秦王也不差了。
秦王提议联燕伐赵,吕不韦没有反对,但在秦王出巡后吕不韦又派甘罗姚贾出使,不战而要回了5座城池把祸水引向燕国。这事做得不厚道,陷秦王于不义之地,燕军大败赵军,燕太子丹怪罪秦王这位年少时的旧友背弃盟约,与秦王决裂。秦王愤怒杀了甘罗,而吕不韦推脱甘罗年少轻狂自己管教无方,让这事轻飘飘的过去了。
秦王对于分封制一直不满,因为修渠一事嬴姓宗亲闹事,为了平息众人不满,吕不韦最终以两倍土地与宗室封主们交换。如果说之前是处理方式的分歧,这件事情暴露出来的就是两人政见不同,对于吕不韦的中庸仁政,秦王是不认可的。
秦王想要任命李斯为御史,而吕不韦提名了王绾,太后赵姬无脑站边吕不韦,秦王委屈又愤怒连夜跑去雍城质问母亲为何不支持自己。
吕不韦招揽天下才子著书,历时6年,20多万字,号称天下第一书,如有增删一字千金。在秦王娶妻一事上,为了说服太后,秦王故意引用《吕氏春秋》最终达到目的同时迎娶芈华和离秋。此时的秦王已经相当精明,也有雄才大略,怎么会一直甘心做一个毫无作为的君王。
秦王大婚后李斯替秦王试探吕不韦口风,吕以秦王性急不稳为由不愿交权,希望再等两年。吕不韦有自己的考虑,但在秦王和旁人看来他是贪恋高位不肯放手。秦王不得已去找伯父嬴傒希望帮助自己早日亲政,可见把人家一个王逼到了什么份上。
最后一次五国合纵伐秦时,吕不韦亲自坐镇,依然采用比较保险稳妥的策略,否定了秦王引五国联军入关的冒险之举,把支持的王翦调去后方运粮草。吕不韦沉稳持重,秦王年少气盛血气方刚,二人的分歧在所难免。
聪明人姚贾再一次劝说吕不韦还政于秦王,吕不韦依然没有听从。秦王设家宴,嬴姓宗室支持秦王加冠亲政,太后赵姬无异议说与吕商量。而吕不韦为了吓唬太后赵姬,没有自己的辅佐秦王王位不稳,设局让樊於期鼓动成蟜谋反,将成蟜诛杀。在秦王亲自前往蓝田大营迎接亲弟弟成蟜时,已经是用行动表明不可伤害成蟜。洞悉一切的李斯也劝吕不韦就此收手,以免伤及他和秦王的关系,吕不韦依然没有听从。
成蟜死了,太后让秦王延后两年加冠亲政,秦王、华阳太后、嬴姓宗室对于吕不韦和太后已是极度不满,忍耐到了极致自然是爆发。吕不韦此前为了躲避赵姬纠缠,送给她一个男宠嫪毐,万万没想到赵姬荒唐到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吕不韦心中自然是有苦说不出。
秦王和李斯等人充分利用嫪毐连诓骗带吓唬逼得嫪毐谋反,最终吕不韦受到牵连。顾念往日情谊和吕不韦的功绩,吕不韦只是被贬到封地。无奈树大招风,韩赵魏燕听说吕不韦赋闲在家,纷纷请他出任相邦,而吕不韦过往功勋卓著才华非凡,实在很难让人不忌惮,最终为了让秦王放心吕不韦选择服毒自尽。
如果他早些选择功成身退,还政于秦王,或许结局会有些不一样吧。但吕不韦本身也不是贪图富贵安稳之人,否则也不会放弃好好的富商不做卷入权力争斗的乱流之中。作为顶级权臣,虽然说功高盖主下场往往不好,但他的结局似乎也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