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琴/文
有些记忆需要打捞,唤醒,比如关于一座城市的前尘往事。有的新印记要重新装进记忆,与旧的那部分链接、叠加、碰撞。经过时光神奇的发酵,一座城市就会变得愈加丰满。
这是一座孕育希望的城市。年我考入宁德师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宁德就是一个广袤的世界。三年的师范生活意味着人生崭新的蜕变,我要将自己从学生身份慢慢过渡到真正的社会身份,要在这个城市学会转身出发。记忆,一幕幕。印有“宁德师范”标志的生活用品陪伴了我很多年。那些年,一座宁德师范学校、一片泥泞的东湖塘、一个熟悉的站点——五里亭,外加一个小区“锦福城”、一个休闲去处南际公园,似乎就是宁德的全部。那些年,关于东湖塘的记忆最多是关于奔跑,体育课绕着土路跑步,以对面山上的塔山为目标,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体育老师常出新招,让我们以前方的一所学校为终点,然后折回反馈是第几中学,结果根本找不着什么第几中学,赫然记录着蓝田中学,同学们笑成一片。那些年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琴、练字、画简笔画,我一直记得我写的“校园白色垃圾”被老师肯定。那些年,我是城市的陌生人,熟悉一个又一个城市标志后,慢慢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那些年发黄的日记本里记录的更多的是小小的我。
22年后,以城市记录者的身份重新走进东侨,静下心来触摸这个城市,才知道当年踩上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和这座城市一起“新生”。年,东湖塘华侨农场获批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这是一个历史的节点,一座有“户籍”的城诞生了。感谢这座城市,感谢宁德师范,给了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三年,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扎根农村一线的闽东教师,让我们学会把种子埋进土里。宁德师范虽已成为历史,如今,宁德师范学院内设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接过了一个城市的责任,一棒接一棒撑起了孩子明媚的天空。
这是一座奔跑中的城市。年,国家决定在全国建设安置归侨农场。多名拓荒者,多人东湖塘华侨农场第一批归侨住民。他们为了生存,“从大海里打捞出一座城市”,把沧海变桑田。而后,宁德人民和数千归侨,众志成城,以愚公移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围垦东湖塘,开辟万亩良田,组建东湖塘华侨农场,为宁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到如今,这个新生的城市已经人气火爆、事业火旺。当年立足的是生存,如今考虑的是发展,他们用新科技在撬动世界。至目前,相继引进厦钨、卓高、杉杉、侨云等28个产业链项目,涵盖新能源锂电池隔膜涂层和铝塑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芯壳盖、模具等上下游产品,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此外,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融合发展、共生互补的产业链生态不断优化。东侨业已成为三都澳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宁德中心城市的核心板块。一张张名片越来越闪光: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东侨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在全国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中跃居第49名;福建省商务厅最新公布的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东侨开发区位居第2位,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
这是一座有呼吸的城市。“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天,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无意中看见扎西拉姆·多多的这句话,非常喜欢。这是我喜欢的城市模样。采风那天清晨下起了小雨,新视窗的广场几对妈妈带着孩子在慢游,给采风增添了几缕诗意。我们的脚步融入一个城市的从容中。上午,参观新能源锂电基地,感受一方热火朝天创业者的舞台。下午,慢下来走南北岸栈道,介绍人告知,亩东湖及南北岸景观带构成环东湖生态景观,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宜业的“快”+宜居的“慢”完美组合,给了我们一次有“呼吸”的采风。东侨,正是通过“快”的经济积累去反哺“慢”生活的打造,又通过“慢”下来的生活休整,积蓄更大的力量继续打拼。张弛有度中,蓄力前行。一个家是这样,一座城也是如此。
在写这篇文章时,5岁的女儿问,妈妈你在干嘛?我说,我在写一座城市,他22岁了。
问:“老吗?”我笑笑,没有回答。
静半刻。东湖,我等你给出回答。
来源:闽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