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www.t52mall.com/前言:什么是比兴?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有个非常大的弊病------释义模糊且笼统。比如古书中对“比”、“兴”的阐述就非常模糊:《文心雕龙》是这么解释的: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杂说上》是这么解释的: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荣枯、贞脆而已。南朝文学家刘勰《文心雕龙》当然,时至今日,得益于“西学东渐”的影响,如今的文学理论解释已经比较清晰了,从现代文学中出发,大家都能知道“比”就是比喻,作用是形象(人物、主题)更加鲜明;“兴”就是起兴,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但具体到创作过程中,如何用“比”,如何“起兴”呢?大多数朋友想来就不甚了了了,鉴于此,笔者就从晚唐诗谈起,从李商隐的《无题》诗谈起,谈谈如何妥帖的使用“比”、“兴”这两种表达手法。晚唐:诗歌史上纯文学性的巅峰谈比兴,便须从晚唐入手。盖因为诗到晚唐,才达到了纯文学性技术的顶峰。请晚唐节度使张议潮绕军出行图丨敦煌壁彼时时局动荡,内有外患,内有牛李党争、宦官涉政;外又有藩镇割据,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们无扶厦挽波之力,便只能将这些无法明言的失望、矛盾心理,通过象征比兴、暗示等手法表现出来。宋代文学审美延续了晚唐的风气也正是诗人们倾力其中,使得晚唐诗的纯文学技艺(包括对比兴的运用)都达到了诗歌史上的最巅峰,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李商隐了,而李商隐之于比、兴的运用又集中他的《无题》诗中。李商隐&无题诗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约制作于文宗开成四年,彼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此诗开篇以昨夜之风之星辰而“起兴”,“星辰”高远而浩渺,凝望便容易思怀,“风”则微醺荡漾,加上“昨夜”勾起回忆,便生起一种极其幽微缠绵的气氛;其次,不论是风还是星辰,都是作者烘托气氛“虚造”的意象,而画楼、桂堂则是落在具实的景象,于虚实交替间,便有了层次感。我们作起兴的时候便须如此:1.注意兴象特点和情感特点的通感,谈情自然不能“金戈铁马”;谈壮烈自然不能“花前月下”2.起兴中需要有虚实交替,以虚起兴,便落到实处;以实起兴,便落到虚处,这样才能有立体层次。第二联便是比了。两人如今之相隔,以身无彩凤双飞翼作比;两人的心灵相通又以灵犀之角作比(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名通天犀,有白色象线一样贯通首尾,被看作是一种灵异之物,所以叫做灵犀)。小犀牛来卖萌作比之处,最主要的是喻体的巧思,即喻体可熟不能俗,要选择“想象之中,意料之外”的-------这也是精炼的体现。当然,李诗的这句喻体并不免俗,只是通过对仗的技艺和辞色的精炼弥补回来了。最后,比兴并非孤立而是互相依存的。如本诗词中,第一联的起兴便是回忆,而第二联则顺成上文从彼此相隔入手,这点不能不注意。《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沧海月明珠有泪《锦瑟》一诗,可谓比兴之大成所在,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相比,后者有明确的主题(回忆约会)、完整的故事情节,但锦瑟不同,此诗没有固定的人物,情节,甚至没有一个说得清道得明的主题,当然,本文不作笺注的深考,仅仅谈谈锦瑟的艺术手法而已。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起句,以睹物兴发(此处与前一首诗正好相反,是从实到虚),锦瑟弦柱为何是五十?无端而感,总归会从锦瑟联想到弹琴之人,进而追忆少岁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就是对思华年最好的诠释,后三句则是作者庄子梦蝶一般,化作蝴蝶在真实和虚幻浏览自己的华年:或是看见当年等我归来的那位女子,正如望帝春心托杜鹃,好似叫人不如归去(杜鹃声即是“不如归去”);望帝身化杜鹃,已是沧海桑田,曾经的“巫山云雨”已换作沧海,明月倒影,是当年的珠泪?是多情?是无情?作者已然不知;思维一转,风景亦随之更迭,沧海潮生的波澜亦换做“蓝田日暖”静谧,氤氲袅袅,是沉思,是驻足,是片尾。这里重点要提一句:这种纯靠意识流发散+比兴的作法不可学习,甚至作者本身都是妙手天成,刻意为之就学坏了。总初中我们学过一篇意识流的课文,弗吉尼亚·沃尔夫写的《墙上的斑点》,其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而《锦瑟》此诗的比兴逻辑线就是李商隐意识流动的轨迹-------这种写作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是非常罕见的。也正因此,梁启超才会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义山的《锦瑟》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煞”。梁启超总而言之,我们需从李商隐的无题诗里细细把握他对于比兴的拿捏,细节的敏感,其实所谓的审美层级也就这么来的,当能体会到这些东西,大约就能真正登诗词之堂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