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除了龙首原、乐游原以外,洪庆原和白鹿原都在长安城的东边或者东南。从长安城到终南山脚下,基本还有三四十公里的距离。这这一片区域,经过河流对黄土的冲击和侵蚀,逐渐形成一片片沟壑高地。因此其他的原基本都发布在此区域内。从东往西,就有八里原、少陵原、神禾原、高阳原、细柳原等。自古有长安十三塬之说,但算起来好像并没有那么多。也有人会说还有凤栖原和鸿固原。但有说法是,凤栖原和鸿固原只是少陵原的一个雅称罢了,其实它们都是少陵原的一部分。在八里原遥望秦岭八里原八里原位于库峪河、浐河之间,由东南伸向西北,到鸣犊的浐河旁嘎然而止。如果从塬的西面望去,极像一条巨蟒,横亘在灞、浐两河之间的川地上。塬上宽1.5~2.7公里,长约9公里。因塬头叫做嘴头的地方,活像那巨蟒吐出的长长信舌当地人把八里塬又叫做咀头塬。关于八里原的传说也很多,有的说是巨蟒从山中冲出,被山神杀死,横卧于此;也有传说是土龙认为长安城位置不好,趁天黑出山准备土拱位移长安城,结果天很快就亮了,只能化成一道土塬卧于此地。八里原还有一个名称叫风凉原。《水经注》中记载:水出杜县白鹿原,其水西北流,渭之荆溪。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东有苦谷,二水合而东北流,径风凉原西。《关中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阴,雍州之福地。即是原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风凉原也是历史悠久。据说风凉原地处库峪,汤峪两谷出口处,冷风常沿谷而出,夏季亦凉风息息,故名风凉原。又因风凉原中心距长安区引镇,鸣犊,魏寨三地均八里,又名曰八里原。唐代诗人王昌龄曾诗作《风凉原上作》,诗文前半部分为: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现在,蓝田县规划在八里原这里修建机场和通航小镇,年6月已经开始动员征地,据说投资68亿。少陵原少陵原位于浐河、潏河之间,南起引镇,北到陆家寨,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10公里。北望长安,南接秦岭,地势高亢,视野开阔,整个原面呈阶梯状上升。站在原上视野开阔,自古就是一处供人游览的好地方。少陵原还有另外两个优雅的称呼——鸿固原、凤栖原。有人说凤栖、鸿固是少陵的一部分,也有人说凤栖、鸿固是少陵原曾经的称谓,不论怎样,这两个充满诗意的名词,都和少陵原脱不开关系。在汉代,少陵原其实被称作鸿固原,后来汉宣帝杜陵建于此,亦称杜陵原,汉宣帝许皇后死后葬在杜陵南,陵墓较小,被称为小陵,因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又因为传说古代曾有凤栖于此处,凤栖原之名也就因之而来。杜陵遗址公园的规划因汉宣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君,死后葬于杜陵。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到此作诗《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诗人说自己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与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的杜陵已成为西安的城市绿肺、氧吧,是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按照计划,杜陵生态遗址公园正抓紧报批,将陆续启动建设杜陵遗址展示和博物馆群等项目。杜陵遗址保护范围占地约8.9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按照规划,这里将形成七区八园的格局:即形成以文物保护、文化休闲、园林展示、生态农林为主题的七大景区,以及包含杜陵汉风台、杜陵鹿苑、杜陵松园、杜陵梅园、杜陵百花园等在内的八大林园。年,杜陵国家遗址公园计划启动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