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十二年,晚唐诗人李商隐病逝于郑州,享年仅四十七岁。据说,他的绝笔,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是这样一首诗,被列在李商隐诗集的开篇,更被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可是,一千多年以来,始终都没人能解开一个谜题: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有人说是情诗,是写给诗人曾经的初恋。也有人说是悼亡诗,写给他去世的妻子。更有人说,这就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而已。
梁启超先生就曾评价过李商隐的《锦瑟》,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不管李商隐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亦或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在小编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诗本身的价值,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李商隐用这四组意象给读者打造了一幕幕场景。
大家都知道,而在电影中,蒙太奇就是将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起,俗称剪辑。通过蒙太奇,也能为镜头赋予与它们单独存在时不同的意义。小编认为,李商隐的《锦瑟》这四组画面,就像是运用颠倒式蒙太奇,打乱的是时间顺序,但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种方式结构。简言之,虽然这四组本质上没有任何的时间串联,但是他们都呼应了主题——情。
就像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主要是再现作用与表现作用。再现作用是指再现故事情节,表现作用是指对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进行渲染、烘托,《锦瑟》也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锦瑟》和电影《盗梦空间》的剧情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盗梦空间》就是一伙人,分别有不同的目的进入别人的梦中,去获取需要的信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时空、地域的转换,尤其是电影里的三重梦境,令人惊叹不已。电影中的梦境和《锦瑟》中的四组幻想运用的手法非常相似。
《锦瑟》这首诗本身也非常有深意,葛兆光先生在这一点上说得很透彻,他说:“李商隐诗歌语言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而不像盛中唐诗人试图表达的是心中的感情,感情往往是明晰的指向性的,喜怒哀乐表达起来比较容易,读者阅读时也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感受则深藏不现,连自己也不易捕捉,所以只能朦胧地表现,靠读者自行体验,因此表现的语言也常常是虚化的。往往显得不知所云,缺乏固定指涉对象。”
而《锦瑟》所传达的感受,其实在它的文本中便指明了方向,诗中的“无端”、“惘然”便是感受的倾向,这种感受是无来由的,是复杂莫名的,是模糊不清的;“思华年”、“追忆”便是感受的指向,诗中的感受是指向人生的回忆,但不是具体事件的回忆,而人生总体的追忆。情也罢,理也罢,诗人已逝,但他的诗会一直让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