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源远流长。中医,千古流芳。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以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大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促进中医医术创新与发展,形成中医学“一源多流”的传承流派特色,用中医国粹,造福百姓健康。
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陕西是重要的中医药文化发祥地。我省大力挖掘中医流派潜力,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传承创新,大医精诚,医院流派建设为学科驱动,人才济济,名医荟萃。形成了以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长安方氏头针流派、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为传承特色的四大流派,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中医药文化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医流派的时代性特征是学术传承的生命力。医院四大学术流派,一路传承,一路悬壶济世。以良医妙药为媒,加快中医药开枝散叶。带着对中医文化向往和中医发展的好奇,我们一起走进医院四大流派,感受流派传承的力量,饱览流派蓬勃发展的魅力,揭开中医流派神秘的面纱。走进它,领略它,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振奋与冲击。用心去聆听,深入去感受中医独特的文化传承。
四大流派之——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
流派创始人姚福年先生,于年创立“太和医室”,迄今已历六代,传承一百五十九载。其医学立名“太和”,意在“以能保安合会大利之道,乃能利贞于万物”之意,以祈愿天下人能平和安舒、健康长寿。先生治病注重调和阴阳,以救治朝廷重臣而诰封“四品”声名大振,曾著《太和医室秘录》传于后学。其“须以至诚至善之心,更以至精至良之术,拯救病家,以了燃眉之疾苦,希冀而达祛病延年之望,乃我医家见仁见智之举,非此莫属。”的遗训在太和医学流派传承至今。
流派二代传承3人,姚占铭、姚占福、姚占贵精五行辩证,善针灸中药并用治病,精研药物炮制加工。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姚兴华系陕西省著名老中医,德艺双馨,撰对联“立言立功裕后立德最好,业儒业商济众业医为先”自勉。善从脏腑阴阳气血入手,治内伤善补阴精,治外感注重阳气,治腑证以通为用,治脏病以补为法,每以调气血、促升降,以轻巧取胜为法则,古城行医数十载,活人无数。临床经验以《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姚氏内科临证备要》《姚氏儿科临证备要》刊载传世。带教家族弟子外,收徒研习,将太和医学内科流派薪火广为传承。
四代代表性传人姚树锦先生大半生任职医院,善以“扶正固本”“补脏通腑”“阴阳升降”三法实现“太和”之旨,对肾病免疫、老年病、肿瘤、男科疾病疗效甚佳。院内桃李众多,使太和医学在此扎根发芽并发扬光大。任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工作第二、三、四、五、六批导师,培养陕西省名中医王维英、西安市名中医邵燕燕、肾病科黄伟副主任、男科主任李晓阳、杨晓媛主任医师、老年病科乔黎焱主任、范彩文博士、陈顺合、张扶莉等继承人。医院肾病科、老年科及男科核心团队多经先生培养,学术传承涵盖老年医学、男科、肾病、肿瘤、骨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先生经验以《姚氏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姚树锦先生经验集》等刊行于世。
姚树锦先生突破家传限制,受命组织“西安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陕西中医学院81级首届函授班”“九三学社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陕西分校”,创办西安市中医专家门诊部,广为传播流派学术;开“清代太和医室医术传秘研究班”,建树锦国医馆传承平台,造福一方,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封树志、王凤楼、姚安萍、姚永平、姚蕤、姚舜、杨振宇、姚晓茹、张倩等传人及家族子弟得以侍诊传承并发扬家学。
五代代表性传人王维英、邵燕燕及主要传承人黄伟,集流派学识经验之大成,学验具丰,所率领的肾病免疫团队,将流派学术经验传承上升至科研规律研究层面。在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生殖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肾虚腰痛等诊治中疗效确切。
流派现负责人李晓阳跟师十载,得流派老年病及男科精髓,创医院男科,率团队以“中西并举、身心同调、男女同治、内外兼修”原则贯彻“太和医学”宗旨,善治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前列腺疾病以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深获患者及同行赞扬,十年间蜚声国内男科界,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委等职,领军西北中医男科。
乔黎焱带领的老年科传承流派老年医学经验,在慢性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疾病诊治中颇见太和之风。陈小燕、徐鲁谦、李兴波、王向阳、肖兵、景慧玲、王辉、牛白鹿、田超、靳继宏、李宁、刘超等大批中青年后继骨干的传承,更使流派学术发扬光大。流派如今强将如云,已有高级职称医师14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3人,医院学术之林中极其重要的一支。
陕西姚氏太和医学内科流派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太和薪火,六代流传,在西北地区誉满杏林。随着流派在医院开枝散叶广为传播,太和医学“至诚至善之心,至精至良之术”的仁心仁术必将随着传承者的妙手惠及更多的患者,为四方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四大流派之——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
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创始人黄元御清代御医,融会贯通医理,精研博采,考授御医,乾隆帝御赐“妙悟岐黄”匾额。先生医德高尚,“良相之心为良医”;医术精湛,“所治危症有奇效”。创立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学说,建立六气枢轴辨证体系以辨气机升降,根据六经分类以辨证温病。对后世医家重阳抑阴、重视脾土、重视气机升降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于昭,师承和学习中医理论,继承黄元御学术思想。在山东昌邑行医问诊,为当地百姓解除疾病的困惑,医名颇著。
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历经李福坦、李登坪、李鼎臣祖孙三代一脉传承,弘扬黄氏医学。
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麻瑞亭,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随父移居西安,随将黄氏医学带至古城长安,流派在陕西开枝散叶。先生深谙黄氏医术精蕴,精研脉学,首创浑脉、滞脉。尤其对黄氏的气化学说领悟至深,并深明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之理,辨治内伤杂病,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经络辨证、气血辨证。对黄元御《四圣心源》之“下气汤”灵活加减应用,临床应用甚广,拨千斤起沉疴。先生领衔点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出版发行。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杨震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拜师于清代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成为入门弟子。传承学术,精研医理,继承创新。潜心研究相火及气机理论,首倡“相火气机学说”。先生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和“治肝五论”,丰富完善了中医肝病理论。针对乙肝病机,首创“肝经血热”理论,研发新药“碧云砂乙肝灵”。总结归纳出“治肝十法”,并自创经验方40余首,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施用于肝病临床,疗效显著,科研成果丰硕,界内享有盛誉。从医六十载,建树颇丰,传承朱丹溪相火学说及黄元御气机学说,指导临床而蜚声医坛。临床擅治肝病、郁病、心病等内科杂病。出版《杨震相火气机研习实践录》系列丛书四部。
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郝建梅主任为杨震教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震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为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师承学习中,在肝胆病方面潜心钻研,学习丹溪相火学说及黄元御气机理论,深得杨震教授“相火气机学说”之真传。认为人体阴阳、气血、脏腑气机失调导致疾病均为相火气机运行失调引起。临床擅治急慢性肝病、胆囊疾病及脾胃病,享誉省内外。
传承人任晓芳、杨璞叶、史艳平、王少波、凌嫚芝等在各自的临床及研究领域均有建树。第七代传人,人才济济,秉传承创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医院、医院、医院建立工作站,使得黄元御学术流派学术在岭南、华东地区以及黄元御家乡得以传播、发扬。研究学术团队现有传承人70余人,遍及全国各地。
中医博大精神,一脉传承。黄元御家乡山东昌邑,将黄元御的医学思想和医术在多年后传回老家,让黄元御中医药文化在御医故里传承发展。流派团队同黄元御家乡的人们共同努力传承黄元御学术思想,推动黄元御学术流派传承在全国的发展。
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一脉传承,枝繁叶茂。以师带徒方式加强黄氏医学学术思想的传承,在理论、诊疗技术、优势病种、中药制剂、中医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开展多层次的科学与文化研究,逐步形成“有理论、有人才、有专病、有成果”的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中医药理论及文化体系。
四大流派之——长安方氏头针流派
“飞针调神,元神得安,五脏顺和,百病可愈。”年,长安方氏头针流派创始人方云鹏先生为一位感冒患者针刺承灵穴时,意外地治好患者的腰痛,由此逐新发现针刺头部腧穴可以治疗全身各种疾病,遂致力于头针的研究。历经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以传统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胚胎发育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医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终于在年创立了头针疗法,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从“蓝田头针”到“陕西头皮针”最终于发明人流派命名“方氏头针”。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奖,年“方氏头针”作为中国头针重要组成部分,向全世界推广,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随后成立的西安微型针灸研究所,为国内外培养大批以方氏头针为主的微型针灸人才,其影响遍及美、英、法、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地区,在国内外针灸界有较高的声誉。
方先生创新性提出,头皮层可能存在“伏象”“伏脏”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能调节全身的脏腑气血功能,并确定大脑皮质功能区在头皮部位的投射区为针刺治疗穴位。主要穴区分为“伏象、伏脏、倒象、倒脏”和11个中枢穴区。“伏象”是伏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上的人体自身缩形,即总运动中枢。“伏脏”是仰卧于额部前发际两侧的人体自身缩形,即总感觉中枢。“倒象”和“倒脏”分别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区。11个中枢穴位分别是:思维、说话、嗅味、听觉、信号、书写、记忆、运平、视觉、平衡、呼循。之后又相继发明了“手足象针”与“体环针”疗法,揭示了人体新的经络传导理论,治疗中亦取得满意疗效。
方先生临床研究和所著论文由黄琳娜弟子整理被收入《当代中国针灸临症精要》《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等书。方先生出版著作有《头皮针》《手象针与足像针》和《体环针》。
方氏头针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名老中医黄琳娜教授,是方氏头针发明人方云鹏先生的学术继承人,深得方先生熏陶培养亲授技法,成为名师真传弟子,治学严谨,博采众长,精勤不倦,针灸学术造诣和临床治疗技术不断精进,专注于方氏头针的传承推广及临床应用与研究,不断地丰富了方氏头针理论与实践体系。在先生言传身教的传承基础上,将方氏头针进针手法与行针手法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进针采用飞针直刺法,深达骨膜;行针采用重压轻捻震颤三联法,针刺效应进一步增强。对失眠症、痴呆症、抑郁症进行了临床科学研究,并获得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黄琳娜主任医师担任陕西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擅长以方氏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眠、面瘫、脑瘫、癫痫、痴呆、小儿遗尿、小儿抽动症、郁症、颈肩腰腿痛等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疗效确切,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及神志相关疾病疗效尤佳。
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安军明主任医师为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学科带头人,致力于方氏头针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临床上常常针到病除,效果显著,患者数量众多。安军明主任医师系统性地对方氏头针进行传承和创新,启迪后学视为己任,使中医学技术精髓得以代代传承。对西安地区及陕西的针灸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著书立作。他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2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成为临床、科研骨干力量。此外流派传承人谢西梅博士全面深入研究方氏头针流派学术思想,推广运用方氏头针特色疗法,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第四代主要传承人刘艳芳、赵婧宇、岳瑜、张婷及第五代主要传承人王璞、杨晓波、李广一、张鼎、李彦娇等19名弟子均是临床骨干,治病救人恪守医学本真,为方氏头针流派创新发展努力贡献力量。
四大流派之——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
“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起源山西原平市,传承于古城长安,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流派创始人高争先先生是晋北名医,遍涉岐黄之论,擅长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在当地颇有医名。
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子云先生,青少年时期跟随父亲侍诊、应诊,短短数年间熟练掌握了高争先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坐堂应诊,常获良效。子云先生先后在原籍和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西安市等地开馆行医,曾任陕西省干部保健局保健医生,以其德术双馨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市十大名医之一。
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高上林先生是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高上林先生继承先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提出“人体失和,百病由生,八法之中,以和为主”的学术思想,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诸多疾病,尤其在内科疑难杂症和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享有盛誉。编撰出版《金匮要略心法要旨》,为经方的推广运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先生眼中,医生必须具备仁心仁术,他常说:“一个人要想发财,就不要做医生。”经常有些从外地远道而来慕名求医的患者,他总是会想方设法让他们要看上病,绝不让他们白跑。由此而来的是先生每次门诊下班时间都要晚点,这在他的临床工作中已属常态。
以德为先,方可言医。先生家学渊源,深受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非常重视医德的培育和养成,认为医学首先是仁学,“仁也者,人也;和而言之,道也”。他经常教育学生:行医先修德,从医先做人;作为医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秉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并学以致用,如此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裴瑞霞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高上林先生,她把秦晋高氏内科流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继承高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即“脏腑气机学说”,比如她认为消渴病基本病机是“肝失调畅,气机紊乱”,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和“四联疗法”诊疗思维模式。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和解之道—高上林60年临证经验撷华》、编辑再版《金匮要略心法要旨》等专著,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7项,其中5项获得科技进步奖;研制降糖通脉胶囊、静心更年片等8种院内制剂;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学术继承人7人,为传承和发展流派精髓作出了突出贡献。裴瑞霞主任被授予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荣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西安之星等。第四代主要传承人李艳梅主任医师、唐远山主任医师秉承高老学术精华,分别在老年病、内科杂症方面努力探索、成绩斐然。
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经验学术继承人白小林主任医师,他常怀仁爱之心、奉献之心、同情之心行医修德,从医做人,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裴瑞霞主任指导下学习高上林先生“人体失和,百病由生”理论和裴瑞霞主任“脏腑气机学说”以及“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病”之观点,认为人体要在生理上保持“五脏元真通畅”,才能健康无病,主张治疗之要在于“调平元气,不失中和”。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获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糖尿病学》《和解之道》等著作5部。主要传承人包括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汪德芬博士、杨国春主任医师等,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辛勤探索、有所成就。
医者之本,在于术。术精,则业旺。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已形成以裴瑞霞、白小林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团队,并培养出第六代传承人20余人,他们脱颖而出,年轻有为,生机勃发,为传承流派学术思想、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医院大力弘扬中医文化,深入挖掘和整理流派学术,让古老流派再度焕发魅力与光彩、造福海内外万千百姓健康,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让中医文化不断精益求精,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千古流芳。(陈利斌李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