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帝国被文人墨客口诛笔伐的暴秦

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431.html

很少看到有一本书能完全以故事的形式来串起战国时期(主要是秦国)的历史,更鲜有人知,在大数人的意识形态里“暴虐苛政”的大秦帝国,在成为诸侯国之后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才能傲然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更是用智慧为中华民族创下了文明的根基。

说起大秦帝国,“苛政猛于虎”、“焚书坑儒”等诸多“暴秦”的形象久入人心。更有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惨故事,激起人们心中对大秦帝国的反感。

然而,这些故事能代表真实的秦朝吗?是不是有一叶障目之嫌?

《大秦帝国》的作者,著名历史小说家,西北大学法学教授孙皓辉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说:“这是对大秦帝国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华文明的悲剧。”

真正的大秦帝国是什么样的呢?是怎样一种精神,支撑起一个原本是“西部蛮夷”的小诸侯国一步一步强大、崛起,进而一统华夏。却又在大一统之后如昙花一现的15年生命里,流星一般轰鸣而逝呢?

让我们来看这套全五册的《大秦帝国》究竟讲了什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孝公之于商鞅,变法立国本。

读过秦史的人都知道,商鞅变法之所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是因为这场声势浩荡的社会大变革,使彼时羸弱的秦国逐渐变得富裕和强大,更是为秦国后来迅速崛起吞并六国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风彪悍的秦国推行新法,离不开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与配合。

秦孝公嬴渠梁继位于国之危难时。秦魏交战,秦献公因一支毒箭死于非命。次子赢渠梁受遗命即位。面对着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秦政,和六国虎视眈眈,欲对秦国分而吞之的危险局面,秦国向天下求贤才。

在魏国丞相公孙痤府上做了五年中庶子的商鞅,被公孙痤临终一句“我王不用此人,就必得杀了此人。”而举荐到魏王面前,却被魏王当做昏庸之语弃如敝履。适当秦国求贤令颁出,魏鞅转而投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孝公得遇商鞅,志同则一拍即合,不但鼎力支持商鞅新法,而且在新法遇阻时,对商鞅深信不疑,使新法冲破重重阻力得以顺利实施。秦国自此国力大增。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策士利齿争锋天下

商鞅的新政触动了老士族的根本利益,以甘龙为首的老士族,在秦孝公死后,借少时便与商鞅有嫌隙的新君嬴驷之手,车裂了商鞅。一代能臣巨星陨落,成千古国殇。

秦惠文王嬴驷族灭商鞅却不废新法,效仿先祖欲询能人志士治国理政。适逢天下名士辈出,师从鬼谷子的张仪、苏秦出山,怀着宏图天下的志愿,在各国之间开启了合纵连横之术。

苏秦率先佩起了六国相印,欲合纵六国举兵灭秦。

本欲在齐国为相的张仪,在楚越之间起策谋划,不想谈兵至祸,竟被秦国出其不意偷袭楚国房陵粮仓,惨遭重挫。

此时的嬴驷,正面对着六国联军发愁。

大才者必得大用,韬光养晦的张仪重出江湖,接下了秦国这块烫手山芋。

嬴驷称王,张仪为相。张仪的第一道上书便是:“积羽沉舟,长破合纵”。要用连横之策破解苏秦的合纵奇谋。两个师兄弟拼比智慧的时刻到了。

相比苏秦在六国幕府之间的艰难斡旋,张仪与秦惠文王的君臣合璧,更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河外大战,张仪奇袭敖仓,以策连横魏齐,与燕接姻,冒死入楚,彻底毁了六国合纵之术。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上将军白起的雄才大略。

秦惠文王病死,苏秦被刺身亡,纵横家张仪、上将军司马错同时离秦。秦武王荡即位后,又一次面临六国要合纵伐秦的局面。

此时,秦国的军队中,一颗新的将星冉冉升起。千夫长白起,在秦军东进的征程中脱颖而出。

秦武王踌躇满志东进洛阳,不料以蛮力举鼎突然亡故。白起临危受命,到燕国秘密接回质子嬴稷继位。

魏、赵、韩、燕、楚、齐六国汹然兵下,直压函谷关。宣太后芈八子临危拜白起为将,开启了战国时期的大会战。

首站渑池,冬战河内,在白起刁准狠的打法下,六国将士闻风丧胆。

为将者,自然思远谋。白起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一眼看穿“天下之大,唯江南岭南为最后争夺之地。”“夺得楚国半壁江山,秦国便有更大根基。”

打楚国自然必有水军。对于秦国这只旱鸭子来讲,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迫在眉睫。

于是,汉水两岸,起楼船,造战舰,训练精壮水手,一只强悍的秦军水师横空出世。

正是这只水师,攻陷楚国郢都,逼迫楚怀王仓皇东逃,甚至不敢乘坐原先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水师战船,在滚滚烟尘中,坐上篷车惊慌逃窜。

佐三代君王,大商吕不韦的仕途之路

长平血战后,赵国衰危。而秦军“坑杀40万降卒”的消息疯传天下。秦昭王在范睢“若连续灭赵,有逼成山东合众之险。”的断言下,召回了正要大举北上灭赵的白起大军,从而铸成大错。

在七月流火的酷暑,秦昭王对召回白起大军颇为后悔。无视病倒在床的白起“已错失战机”的劝谏,命大将王陵统兵二十万攻赵。结果折损五万兵马竟未攻下邯郸。又遇郑安平带领蓝田大营最后两万多铁骑投赵,六国联军再次攻秦。至此,秦国蒸蒸日上的气象陡然颓靡。

老王迟暮,王城萧疏。胸无大志的老太子嬴柱身体也颇为羸弱,为秦国寻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之事已经迫在眉睫。

在赵国为质子的嬴异人,成为了富商吕不韦“奇货可居”的一枚赌注。

历经生死,吕不韦护送嬴异人逃离赵国,回到秦国做了太子嬴柱的“嫡子”。并且在秦昭王、以及刚刚即位不久就病故的秦孝文王嬴柱死后,登上王位。

在这场变故中,最大的赢家除了秦王嬴异人,就是以商贾之身入士的吕不韦。

舍命护送王孙归国有功,却辞上卿、太子傅之高官,甘愿做一个小小的太子府丞。可见吕不韦之心思缜密。

秦王嬴柱轰然而逝,面对咄咄逼人的华阳太后,吕不韦冷静、威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维护了嬴异人的利益,又缓释了华阳太后的后顾之忧,化解了一场即将发生的宫廷矛盾与争端。

新朝拜相,吕不韦施新政、理沉疴、纠冤讼、整吏治、平积怨,宽政缓刑,以春风化雨之势,渐渐被朝野认同。

秦国大军再次东出,老将蒙骜20万大军挥师南下,赵、魏大败,秦军直逼齐国边境。

此时,信陵君秘密集合六国合纵之军,昼伏夜行,轻装禁炊,出其不意设伏大野泽山地。

而秦军主将蒙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无视吕不韦的完胜班师嘱咐,被六国兵马伏击,血站大峡谷,损失惨重。

兵败杀将,是秦国严苛的法律。显贵如赫赫有名的前宣太后,也不得不为兵败承担责任,留下一封“罪己诏”,自裁了事。

秦法之威严无人敢抗衡。吕不韦却用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破了这个规矩。

“战场之败,谋国之失。”吕不韦先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战场之外还有庙堂失算,“诸般纠葛涉及广阔”。将军有将军的错,谋国者有谋国者的错。上下左右算起来,就连秦王也有谋算不当的错失,难道一并处罚了?

“非杀将可以明法,非严刑可以固国。唯庙堂大臣与幕府大将共待过失,使涉事者人人不避战败之责,方得以诫后来而举国同心。”

能让秦王特书不杀战败之将,在法令如此严苛的秦国,也唯有吕不韦能做到了。

秦王嬴异人在即位两年后,突然病倒了。在储君之争中,能文能武、少年老成的嬴政在太子选拔赛中脱颖而出。

嬴异人临终托国与吕不韦,同时,对于也给吕不韦出了个大难题,那就是王后赵姬。

众所周知,赵姬原是吕不韦在赵国为富商时家里的姬妾,后被嬴异人所喜而忍痛割爱。

但此时,吕不韦已贵为一国丞相,虽喜赵姬,但对于自己的仕途而言,应该是离赵姬越远越好。

所以面对嬴异人的托付,吕不韦颇为犯难。这也为后来嫪毐入宫祸乱宫闱,最终吕不韦因此引火烧身埋下了伏笔。

少年天子一统天下之雄才大略

公元前年,不到13岁的嬴政即位,丞相吕不韦与太后赵姬摄政监国。

吕不韦出于私心,向王太后赵姬秘密进献假太监嫪毐,以厘清自己。

不想,嫪毐野心膨胀,不但在太后的支持下建府封侯,更是擢升亲信,抛洒金钱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压迫六国向自己献金。

嬴政得密报,太后与嫪毐秘生二子,意在窃国。嫪毐与门客密谋,在嬴政加冠之日,对其一举击杀。

此时的嬴政有名无权,必得借吕不韦之力铲除嫪毐这颗毒瘤。

蕲年宫一举俘获、击杀嫪毐乱党,嬴政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从此血雨腥风,开启了霸业征途。

摒弃宽政缓刑的《吕氏春秋》,继续遵循严苛的《商君法》,是嬴政与吕不韦划清界限的第一步,也是他遵循自己的目标,向着兼并六国的方向掷出的第一步棋。

任用李斯为相,接纳因“疲秦之技”而来的韩国“间谍”郑国治水患,谋栋梁,交奇才,为天下一统做足准备。

接下来,老军小战灭韩,王翦大军清赵,燕国使者荆轲刺秦失败,燕破。四年之后,燕赵残余被王贲彻底消灭。

秦灭魏时,有非常著名的战役“水淹大梁城”。

魏国大梁城内粮草充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秦将王贲久攻不下,从三国典籍里找出三则水战实例,决计引河入沟,水淹大梁。

白茫茫的大水呼啸而至,被围困在汪洋大水中的大梁城不攻而破。

随着六国相继灭亡,嬴政和丞相李斯开始了定国立制。从此力行郡县制,再创中央集权,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治国框架。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悲壮的喊声犹在耳旁,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翻开厚厚的书籍,昔日的沧桑与沉重,仍是扑面而来。

这是一幅《大秦帝国》的辉煌画卷,也是一部沧桑厚重的历史挽歌。惊心动魄的战争,尔虞我诈的权谋,在作者笔下栩栩生花,流光溢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