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山夜雨,李商隐的诗歌意境

本号,以巴山夜雨为题,原意乃为巴山之人,深夜静思,听风听雨,点香漫话。但“巴山夜雨”一语,最早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而且,小号首条开篇,便也是借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是以,于情于理,须得有几分礼敬。最恰当的方式,莫过于,拜读其大作,追抚一番。李商隐,生于晚唐,幼时家境贫困,聪慧好学,初受令狐楚赏识和提携,后娶了王茅元之女为妻,遂背负叛名,陷入牛李党争漩涡,却两面不讨好,一生郁郁不得志,以诗歌而传世。文章憎命达,李商隐许多文学价值很高的诗歌,便是其深受党争之苦,仕途无望之后所作。那首《夜雨寄北》,便是李商隐晚年,在巴蜀之地所作。当时之人,乃至后续历代大家,对其诗歌评价,综合而言,其意“境雄奇幽远,归趣难求”,其手法“悲怆哀怨的情思寄托于香草美人,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最典型,最出名的,便是那首《无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表象在辞藻华丽写美人爱情,实则以比兴之法暗藏情思,趣朦胧却又情真意长,幽远难求却能感人至深。比兴之法,由来有之。自诗经而下,由屈原而光大,以香草美人,譬喻君子及其美好。到了李商隐这里,则是蝴蝶杜鹃、沧海月明、南田暖玉。。。。还带着不少典故。实际上,典故也可以算是一种比兴。除了这首《无题》之外,普通人最为熟悉的,恐怕便是那首《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后面两句,既是写景叙事,但又有一种转折和对比,有一种时光难倒流、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矛盾,暗藏着诗人对自身遭遇的哀怨,对人生的思索。这样的哀怨和思索,以比兴的方式,近乎直白地写出来,便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感。李商隐的诗歌,除了长于比兴和用典之外,便是这般这般的转折和对比。它们,或于情理上前后对比,或志趣上变幻起伏,或于景象之上鲜明对比;它们,常常是以精工奇丽的用辞,在沉郁顿挫的曲调中,被巧妙、朦胧、自然地展现出来,如巴山夜雨,雄奇、瑰丽、朦胧、幽远。这样的例子,在李商隐的诗歌当中,比比皆是。除了前面提及的,还有许多,譬如这一首《春日寄怀》: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这首诗中,青袍对白发。青袍却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却紧接着日日新。青袍转折到白发,年年定对日日新,还是白发如丝日日新。真可谓,基调凝重却用辞精工,行笔奇丽却又直抒胸臆。当然,这种直抒胸臆,并非鲜明地表示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是一种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流露,又往往凭据作者当时的本心和情绪,一闪而过,飘忽不定,恰似惊鸿一瞥,转瞬即逝。百度百科里面,收录有一句对李商隐的评价,“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评价不可谓不高。但小号,细细拜读其诗,不得不承认,这个评价,李商隐当得起。为何?杜甫,身处大唐骤然衰落之际,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无论如何雄奇如何沉郁,都可以从历史的巨大转折和现实的悲欢离合中得到注脚,不至于大而无当,过犹不及。那么李商隐,则已经身处晚唐,潘镇格局已成,其人生际遇,更多的原因则是陷入党争、背负骂名,所以他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便是许多因私而生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无奈与惆怅,缺乏历史大背景的衬托,不能对外做所谓的正义勇士,只能是欲说还休,还求于内,否则极易流于下乘,类似小女子般的哭哭啼啼。此种平衡和火候,极难把握,但李商隐却能以一颗强大而敏感的心灵,借助比兴、用典和隐喻对比,还有一点点荒诞不羁,率性而为,幽抒人生体验和心理情感,雄奇艳丽,华美凄切,却又能收放自如。玩笑点说,若放到现在,他就像一名有故事的老男人,或奇装异服,或酗酒呷妓,风流妖艳,荒诞不羁,却让人肃然起敬,心有戚戚。他的另外两首脍炙人口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应如是观。后来的西昆体,刻意模仿,却是怎么也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没那个范儿和气质,因为这里面的钢丝绳不好走,有故事的李商隐已经在七言律绝里走到了一个巅峰。后世的《红楼梦》中,也依稀常见如此笔法和气质,只不过是小说,也不是诗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550.html